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篮球新闻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2022-12-01 浏览:

在约旦,萨达姆被视作英雄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当提到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名字时,许多人可能会心里一颤。或许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萨达姆是一个血腥的独裁者:把政府重要职务交由亲信担任以维护集权统治;悍然发动对科威特的侵略战争……美国布什政府将萨达姆政权视为“邪恶轴心”的一环,在2003年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萨达姆本人也于2006年被处死。


然而,这样一位众人眼中的“暴君”,在去世16年之后,却在邻国约旦受到了程度令人难以想象的欢迎。在约旦首都安曼的大街小巷上走走,经常能看到有些车的挡风玻璃上贴着萨达姆的头像。坐上出租车,也不时能看到车内后视镜下悬挂着印有萨达姆肖像的卡片。跟司机聊起这位叱咤一时的统治者,司机往往会对他赞不绝口。在国际上,约旦常常被视为美国在中东的坚实盟友,约旦的内政外交举措也以温和而著称。在这样一个与西方有着密切联系的国度,人们为何会对与美国“不共戴天”的萨达姆有着如此强烈的怀念之情呢?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安曼街头车玻璃上的萨达姆头像 来源:作者


约旦人有多爱萨达姆?


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萨达姆仍然活在约旦人的心里,甚至被他们奉为“精神领袖”。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车内后视镜悬挂着萨达姆标志性的抽雪茄的照片。我问司机是不是喜欢萨达姆,他点点头,随即打开车顶的小储物盒,拿出一沓这样的卡片,给了我一张。卡片的一面是租车公司的电话,另一面就是萨达姆的肖像。这样看来,萨达姆似乎成了租车公司的“代言人”。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出租车里悬挂的萨达姆卡片 来源:作者


萨达姆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约旦首都安曼的各个角落:车挡风玻璃上、路边商店卖的手机壳上、青年手臂的纹身上,有一家小超市甚至直接把店名就叫做“萨达姆·侯赛因”。2018年宰牲节时,约旦北部赖姆萨市的一名居民在一头要宰的骆驼身上写上“光荣的萨达姆”,以纪念萨达姆的英魂为名献祭。当地人说,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此前已有很多人同样在献祭的动物上写萨达姆的名字。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名为“萨达姆·侯赛因”的超市 来源:作者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被写上萨达姆的名字献祭的骆驼 来源:网络


2010年1月,约旦中部一座小城的市政当局曾打算把一条街改名为“萨达姆·侯赛因”,以表示对他的纪念和崇敬,但最终迫于伊拉克和科威特方面的压力而取消更名。2019年,在一场约旦对阵科威特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约旦球迷高喊“萨达姆·侯赛因”,引发了科威特人的愤怒。


在约旦的社交平台上,更是有不计其数的颂赞萨达姆的短视频。有许多短视频展示的是萨达姆被美军抓获后在法庭上受审时的讲话,其中一段视频中法官亲口承认“萨达姆不是独裁者”,网友在下面评论“高尚的领袖”、“阿拉伯民族的骄傲”,还有一位网友的评论是:“他并不是一位独裁者,而是一个勇敢、公正的领袖,嫉恶如仇。他向背叛伊拉克的人——投靠伊朗的“走狗”、伊拉克的敌人复仇……他去世之后就没有真正的大丈夫了,伊拉克的威严也随他消逝了。他去世之后,罪犯和强盗横行于世,他们偷了我们的钱,杀了我们的孩子,让真主诅咒他们……”


伊拉克的今昔之叹


今天的伊拉克在世人眼中成为了战争、混乱和恐怖主义的代名词,但在约旦人看来,萨达姆执政时期的伊拉克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我曾与一位在约旦大学教授阿拉伯文学的30来岁的老师谈起萨达姆,她也十分爱戴萨达姆。她对我说,萨达姆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当时的伊拉克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伊拉克人的教育和医疗都是免费的。当时伊拉克的高等教育水平也非常高,有许多很好的大学,巴格达医学院的水平甚至比伦敦医学院的还要高。她对我说,她小时候最悲伤的时刻就是2003年当听说美国要占领伊拉克时。她说,美国人后来根本没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完全是美国人给他安上的“莫须有”的罪名;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这个原本富饶美丽的国家毁于一旦,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伊拉克人死于非命。


伊拉克人对与萨达姆的叙事则包含了多层的复杂面向。2003年4月,伊拉克的什叶派信徒卡泽姆·哈桑·朱布里(Kazem Hassan Al-Jubouri)在萨达姆政权被美国推翻之后,激动地挥动锤子把巴格达市中心萨达姆的巨型塑像锤捣毁。萨达姆当权期间什叶派多次发动叛乱,萨达姆也对什叶派采取了强硬的镇压手段,卡泽姆有大约10个亲戚在萨达姆当政期间被处死。但在亲手捣毁萨达姆塑像13年后,2016年,他却表示后悔当初这么做,在伊拉克经历了无数杀戮与毁灭之后,他反倒希望萨达姆能回来。“萨达姆处决了我的很多亲戚,但是他仍然比那些把伊拉克拖入深渊的政治家和宗教人士(指萨达姆倒台后接管国家的什叶派政党)要好。”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萨达姆巨型塑像被毁 来源:网络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伊斯兰教兴起后,巴格达曾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首都,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世界性大都会。现代伊拉克成型于一战结束,英国占领该地区之后。英国对殖民地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1921年将原奥斯曼帝国的巴士拉、巴格达和摩苏尔三个省份粘附在一起,扶持逊尼派哈希姆家族的费萨尔为国王,成立了伊拉克王国。这也塑造了今天伊拉克的族群版图:库尔德人占全国总人口的约15%,阿拉伯人占约78%(其中什叶派约占60%,逊尼派约占18%)。


基辛格曾说:“伊拉克从来不是一个历史意义上的国家。”在这个典型的“人造国家”中,民族、教派分化产生了强大的离心力,弱化了国家认同。1968年,逊尼派的复兴党军官集团发动政变,建立了复兴党政权,此后党内的萨达姆·侯赛因逐渐掌握了大权,于1979年就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代表占人口少数的逊尼派统治伊拉克,对其他族裔教派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既对他们采取发放补助、吸纳进统治集团等安抚措施,又毫不留情地镇压和处决反对者。萨达姆统治时期,民族、教派矛盾被威权政治所压制,国内形势也趋于稳定。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达姆在讲话 来源:网络


在经济方面,萨达姆依托丰富的石油资源,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伊拉克的石油储量排名世界第五,萨达姆将石油企业全部国有化,提出了以石油工业为中心的“高速全面发展”经济方针,并且借助石油收入大力发展工农业、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的免费医疗和义务教育体系也在此期间逐步建立,政府还为国内比较稀缺的农副产品提供津贴。20世纪70年代,得益于油价高涨,伊拉克经济快速发展,伊拉克在许多人心目中成为了富庶的代名词。


1980年,萨达姆发动了对伊朗的进攻,开始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受战争拖累,伊拉克的经济陷入衰退。1990年萨达姆挥师侵略科威特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将伊拉克军队赶回了本土。此后的90年代,国际社会对伊拉克施加了严苛的制裁,伊拉克赖以为生的石油贸易戛然而止,日产原油下跌超过90%。在物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政府开始实施食品配额供应制。国民健康水平严重下降,制裁期间有173.2万人因营养不良和缺少医治而死亡,其中一半为儿童。


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军队将“暴君”萨达姆推翻,准备救伊拉克人民于水火之中,在伊拉克建立起“民主制度”。但事实证明,对于这个国家来说,腥风血雨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萨达姆的强人政权垮台后,教派矛盾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暴力和血腥爆炸行动几乎天天发生,而无论是新成立的临时政府还是美国占领当局都无力维持局势稳定,人们生活在恐怖气氛的笼罩之下。2011年美军撤离伊拉克后,恐怖主义势力迅速壮大,极端组织“达伊什”更是猖獗一时。人们发现,伊战后的伊拉克形势还不如萨达姆时代,对这位政治强人的怀念之情也油然而生。


萨达姆时代的约旦—伊拉克关系


当约旦人谈起为何爱戴萨达姆时,除了描述萨达姆时代伊拉克的稳定与繁荣,他们往往还会说,萨达姆当时免费给约旦提供石油,为约旦提供了慷慨的帮助。萨达姆时代约旦与伊拉克的关系一度“亲如兄弟”。从国家层面来说,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这一极具争议的问题上,约旦甚至也选择了靠向萨达姆的一边。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约旦和伊拉克的位置 来源:Wikipedia


约旦与伊拉克作为两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在成立之初就有着特别的联系。1921年,英国分别扶持哈希姆家族的两兄弟阿卜杜拉和费萨尔登基成为约旦和伊拉克的国王,亲兄弟的手足之情自然转化为两国密切的关系。1958年2月14日,在埃及与叙利亚合并组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后,约旦与伊拉克也宣布共同建立阿拉伯联邦与之分庭抗礼。不过这一短命联邦只存在了不到半年时间,1958年7月卡塞姆 (Abd al-Karim Qasim)在伊拉克发动政变,费萨尔国王被杀,阿拉伯联邦也随之解体。此后,约旦与终结伊拉克哈希姆王室统治的卡塞姆政权关系紧张。


不过,从70年代末期起,约旦与伊拉克的关系逐渐升温。一方面,资源禀赋不佳的贫油国约旦从伊拉克那里可以获得大量经济、资源上的帮助;而另一方面,权力与日俱增的萨达姆也需要获得阿拉伯邻邦对他的支持。1979年萨达姆就任总统后,伊拉克与约旦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约旦与伊拉克的盟友关系再次建立。


两伊战争期间,约旦旗帜鲜明地站到了伊拉克的一边来反对伊朗。此前由于叙利亚是约旦的主要贸易伙伴,且两国都处在与以色列对峙的前线,因此叙利亚是约旦的首要区域盟友。但两伊战争爆发后,由于叙利亚的亲伊朗立场,约旦不再亲近叙利亚,而完全地倒向了伊拉克。作为逊尼派圣裔家族,约旦哈希姆王室担忧什叶派伊朗的输出革命会对其统治造成威胁。而对伊拉克而言,通过叙利亚出海的石油管道被关闭,从波斯湾进出口石油和货物也并不便利。因此,在两伊战争期间,约旦成为了伊拉克主要的补给线,约旦亚喀巴港也成为了伊拉克石油出海的主要港口。


约旦在战争期间向伊拉克提供借贷,相应地,伊拉克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甚至免费向约旦供应石油。两国的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到1989年,约旦有17.3%的进口货物来自伊拉克,有23.2%的出口货物流向伊拉克。两伊战争结束后,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继续升温。至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前,两国的关系之深甚至使一些学者将其描述为“实质上的联邦关系”。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萨达姆与时任约旦国王侯赛因 来源:网络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之后,沙特等海湾君主国以及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都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而约旦虽然也拒绝承认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吞并、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但约旦拒绝公开谴责伊拉克的行为。根据当时的报道,在海湾危机爆发时,萨达姆在约旦受到人们的追捧,无论是市集上的人们还是市政厅里的官员,都把萨达姆当作是复兴阿拉伯民族的英雄。


在经济方面,海湾危机前约旦失业率居高不下、货币大幅贬值、物资短缺,严峻的经济形势已引发了多次民众示威活动,而伊拉克又与约旦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因此约旦很难站到伊拉克的对立面。萨达姆呼吁海湾产油国减产提高油价,这对于经济困难的约旦来说被认为是福音。而与之相对的科威特则在约旦受人鄙夷,约旦人认为科威特因石油发家,却把钱全部投资到美国和欧洲,而不用来帮助贫穷落后的其他阿拉伯兄弟,是一种背叛的行为。此外,当时许多约旦人在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当劳工,他们在当地被视作二等公民,约旦人也因此对科威特心生不满。


在政治方面,当时约旦面临着以色列侵略的威胁。几个月前以色列的右翼政客称,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于推翻约旦侯赛因国王的统治,把约旦变成巴勒斯坦国,从而将西岸和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赶到约旦。因此当时约旦的首要关切在于以色列而不是海湾,而萨达姆则向来秉持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立场,为巴勒斯坦人奔走呼号,坚决不与以色列妥协。巴勒斯坦裔约旦人占到约旦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萨达姆的立场自然得到了约旦人的拥戴,约旦人把萨达姆视为唯一一个真正强有力且维护民族利益的阿拉伯领导人。


约旦政府尝试充当伊拉克、科威特与西方之间的斡旋人,根据资料,约旦国王侯赛因曾几次劝说萨达姆放弃占领科威特,但萨达姆仍不为所动。美国领导的联合军队解放科威特后,伊拉克面临着严苛的制裁,而同情伊拉克的约旦也受到了拖累。约旦政府的立场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上严重的负面后果:来自美国、科威特和沙特的援助中断了,与许多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也中止了,货物进口量锐减,旅游业也大受打击。最终,愤怒的海湾国家将在其中工作的数十万名约旦人和巴勒斯坦人驱逐了出去,这给约旦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和社会压力。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约旦开始反思继续将自己的命运与萨达姆绑定是否值得。最终,约旦作出了改变。1994年,约旦与以色列签署了和平条约,与以色列正式建交,从而重新获得了西方的支持。约旦政府对于萨达姆政权的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大。1996年,约旦政府允许伊拉克反对派在安曼开设办事处,侯赛因国王还与伊拉克反对派领袖会面。1997年,约旦参与了美国—土耳其—以色列联合军事演习,与西方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约旦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 来源:Wikipedia


不过,尽管约旦政府与萨达姆政权走向了对立,但约旦并没有与伊拉克完全断绝联系。在伊拉克受到来自全世界的经济封锁时,约旦成为了伊拉克唯一的对外经济出口,消息称约旦与伊拉克之间还存在着地下贸易。1998年约旦民众爆发骚乱,人们不满于约旦与以色列的和平协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紧缩政策,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伊拉克人民在制裁的阴影下受尽苦难的同情以及对于约旦政府对伊拉克实施制裁的批评。1999年阿卜杜拉二世国王登基后,公开呼吁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2000年初,约旦与伊拉克又重新签订了石油贸易协定。约旦虽然不再是伊拉克的坚定盟友,但仍然是它在这一地区联系最紧密的朋友。


总的来说,从70年代末到海湾危机爆发前,约旦与伊拉克两国关系亲密,而到了90年代,约旦迫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站到了伊拉克的对立面,但仍与伊拉克保持着联系。这是在政府的层面,而在人民的层面,约旦人民则始终对萨达姆抱有好感、对伊拉克人民怀有强烈的同情。约旦人对萨达姆普遍的崇敬和感激之情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不仅是由于两国曾经的盟友关系,更是由于在约旦人眼中,萨达姆对于整个阿拉伯民族怀有的一片忠心。


约旦人心中的“阿拉伯之鹰”


当问起约旦人为什么喜欢萨达姆,他们还会说,是因为萨达姆热爱阿拉伯民族,奉献于巴勒斯坦人的事业,他曾经把导弹发射到以色列,敢于这么干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恐怕只有他一个。


Instagram上有一段短视频,上面展示了萨达姆说过的最强硬的几句话:


把你们国家的疆界给我一个星期,我将会解放巴勒斯坦;我会被美国处决,而你们则会被你们的人民处决;我往以色列发射了49枚导弹,我要看看哪个阿拉伯领导人能发射第50枚。


网友们还给萨达姆这样一些称呼:“阿拉伯的国王”、“英勇的牺牲者”、“阿拉伯之鹰”……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阿拉伯之鹰” 来源:网络


约旦人还赞颂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中勇敢地与伊朗对抗,阻止了霍梅尼输出革命,守住了阿拉伯世界的东大门。萨达姆在两伊战争期间欠下了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国家的巨额债务,战争后萨达姆也声称,伊拉克以战争为代价,牺牲了自己而保证了其他阿拉伯国家免受伊朗的威胁,因此而要求海湾国家免除债务。

萨达姆发动对科威特的战争,也是以“维护阿拉伯民族利益”为出师之名。萨达姆将科威特描述为“挥霍无度、与西方勾结而不与阿拉伯兄弟国家分享财富的背叛者”,号召阿拉伯人反抗海湾富豪君主的统治,重新分配阿拉伯国家的石油资源,让其真正地服务于全民族的利益。


萨达姆被阿拉伯人视作坚定维护民族利益的英雄,这自然让人想到了上世纪50-60年代公认的阿拉伯民族领袖、埃及总统纳赛尔。在许多人看来,萨达姆是从纳赛尔手中接过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大旗,而萨达姆年轻时确实是以纳赛尔为榜样的。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实践,对内表现为为阿拉伯民族的共同事业赴汤蹈火,对外表现为英勇抗击外来势力,而纳赛尔和萨达姆身上都体现了这两点。纳赛尔为实现阿拉伯统一的理想而努力,同时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与强大的英、法、以色列对抗,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萨达姆则也以阿拉伯统一为夙愿,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斗争,同时顽强对抗伊朗、以色列和美国,留给世人以民族牺牲者的形象。


不过,两人同样相似的一点是,最终都被强大的外来势力击败了:纳赛尔在1967年与以色列的六日战争中遭遇惨败,而萨达姆则分别在1991年和2003年被美国打得体无完肤。而与此同时,两人的失败似乎都被人民原谅了:纳赛尔在1967年的“大浩劫”之后,主动辞任埃及总统,但因被爱戴他的埃及人民强烈挽留而最终留任;对于视萨达姆为英雄的人来说,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失败似乎也不是他的责任,而只能归咎于美国的强大。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萨达姆与纳赛尔 来源:网络


自近代以来,阿拉伯人似乎一直没能摆脱受外部势力支配的命运:从奥斯曼帝国,到英法等殖民者,再到当下的美国和以色列。一种强烈的无助感成为了阿拉伯民族的共同心理,他们把自己看作是强大外部力量的受害者,总是无法摆脱被外人主宰的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领袖只要敢于挑战外部强权、不服输,就足以得到民众的热情支持,而结果如何也并不那么重要。因此,通过将萨达姆放在更广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历史发展的背景下,将其与纳赛尔放在一起来看,我们或许更能理解为何萨达姆虽遭遇失败而仍受人景仰。


当然,纳赛尔与萨达姆的不同之处也十分值得分析。有学者指出,纳赛尔没有像萨达姆那样血腥地镇压自己的人民;萨达姆所使用的伊拉克方言不如埃及方言那样普及于阿拉伯世界,这也限制了萨达姆的影响力。有学者批评道,“萨达姆的泛阿拉伯主义明显带有地区霸权主义色彩,是对原来意义上的泛阿拉伯主义的一种扭曲。他挑起海湾危机、在海湾战争及其以后的一些做法都表明泛阿拉伯主义已被用作巩固其政权的‘护身符’。这是泛阿拉伯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挫折甚至是倒退。”


但不论如何,至少在约旦,观察今天的约旦社会、观察今天约旦的社交媒体,就可以发现,萨达姆已经成为了当下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代名词,萨达姆在许多人心中已经成为了阿拉伯民族的英雄。


理解阿拉伯世界的民意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约旦人都对萨达姆抱有好感。在我与约旦人的交流中,有约旦人认为,萨达姆血腥残暴、实施集权统治;有约旦人对复兴党政治中的独裁专制不感冒;也有约旦人认为萨达姆盲目发动战争,让伊拉克人民受苦受难,实际上毁掉了这个国家。


萨达姆确实是极富争议的人物,而对于他一系列行为的不同理解,可能导致对这一人物的不同看法:两伊战争,可以被认为是满足萨达姆对石油产地和出口通道的野心,也可以被认为是阻止伊朗向阿拉伯国家输出革命;出兵科威特,可以被认为是赤裸裸的侵略,也可以被认为是惩罚背叛者;海湾战争打响后把导弹发射到以色列,可以被认为是争取阿拉伯国家为其在战争提供支持,也可以被认为是勇敢打击犹太复国主义;保护巴勒斯坦人,可以被认为是为其称霸寻求人道主义的同情和支持,也可以被认为是真心支持巴勒斯坦人的事业。


科威特参加欧洲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旁边的这个国家,人们爱疯了萨达姆)

萨达姆与前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 来源:网络


不过在约旦,对萨达姆的爱戴似乎仍然是主流,而且这种爱戴不仅存在于经历过萨达姆时代的长辈,也存在于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当中。不仅是约旦,这种爱戴之情可能也存在于其他阿拉伯国家。2011年,有研究者在沙特和约旦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询问受访者在自己的国家之外最喜爱哪位领袖,结果显示萨达姆得票最多。


今天,怀念萨达姆时代成为了约旦等阿拉伯国家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对过去的怀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当下的缺失。对于萨达姆时代稳定、繁荣的怀念,映射的是人们对当下许多阿拉伯国家混乱动荡、经济萧条的不满;而对萨达姆心系全民族,坚定抗御外敌的敬意,暗含着对当今阿拉伯国家一个接一个地与以色列建交,阿拉伯领导人缺少民族情怀和气概的不快,也折射出阿拉伯民族主义情感仍然深植于许多阿拉伯人的心中。


萨达姆在西方被普遍视为残忍的独裁者,在约旦则被捧为英雄,这本身就反映了西方与阿拉伯世界在民意、观念、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而深刻地理解这种差异,对于维持两个世界之间和平共处的关系就十分重要。跳出自己的意识框架、尝试去理解阿拉伯民众的想法,也应该成为今天任何试图与阿拉伯世界打交道的国家所必须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英文:

1.Saddam Hussein as Arab Hero: Following the Nasser Model WAR IN THE GULF, Robert Ruby, Baltimore Sun, Feb 10, 1991.

2.Champion of Arab Poor? Hussein Grasps for Nasser’s Revolutionary Mantle, John Kifner, New York Times, Aug 9, 1990.

3.The Arab Dimension of Saddam Hussein’s Calculations: What We Have Learned From Iraqi Records, In book: Into the Desert: Reflections on the Gulf War (pp.148-180) Publish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In Jordan, Saddam Hussein Is a Superstar, Daniel Williams, Los Angeles Times, Aug 7, 1990.

5.Between Iraq and a Hard Place: Jordanian-Iraqi Relations, Curtis Ryan, Middle East Report 215, Summer 2000.

阿文:

Al Jazeera, Ammon News, Elaph, Manshoor等

中文:

马小红:《从阿富汗尼到萨达姆——泛阿拉伯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西亚非洲》2000年第2期,第30-34页


沙姆地区组


作者:流浪站驻约旦特派记者 刘启铖

编辑:刘芝茜

审校:张峻瑜

排版:李辛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