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篮球新闻

足球战术分为哪三类(万字长文:中国足球何时迎来“春天的故事”?)

2022-11-19 浏览:



最近娱乐圈跟足球圈又吵起来了,互相挖苦、揭短,说来说去,其实本身谁也不硬气,跟之前足球界与篮球界吵起来,像是一个模板出来的。

下面是空哥早些时候的一篇文章,稍作修改,希望少些无聊,多干些实事。


前言


2022年是世界杯年,中国男足又一次早早地失去进军世界杯的资格,亚洲12强赛提前2轮出局的战绩,让人绝望,让人悲哀。

如果按照12强赛前4名,为亚洲一流球队,第5到8名为亚洲二流球队,9到12名为三流球队,这样一个分类标准,那么中国男足在亚洲的水平,只能位列三流,不管中国球迷有多不情愿,然而这就是事实。

一个经济增长全球第一,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人口大国,在公认的足球水平最差的亚洲赛区,从40年前的亚洲一流强队,居然堕落到如今三流的境地,令人匪夷所思。

有很多小伙伴觉得,足球只不过是所有竞技体育中的一项,没必要太过纠结,不是还有乒乓球、羽毛球、跳水这些强项么,这类说法称为足球替代论

另一类说法呢,觉得竞技体育没啥大不了的,足球不就是22个人抢一个球吗,能有什么意义,跟经济增长比起来,不值得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发展经济,提高收入它不香吗,这称为唯经济论

还有一类说法呢,说美国足球水平也不行,在世界足坛没啥存在感,一点都不影响世界头号体育强国的地位,不照样全球称霸,横着走,这称为美国样板论

这三类人中,美国样板论最不值一驳,人家美国NBA的篮球、运动之母的田径、金牌大户的游泳、激烈对抗的冰球等强项,你咋不有样学样。

偏偏人家的弱项足球,你倒学得有模有样,这么说,是不是连美国的乒乓球、羽毛球水平像渣渣一样,也一起学过来,这样才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配。

要学就要学人家的强项,这才有意义,自己搞不好,觉得人家足球也是短板,聊以自慰,不思进取,俗话说来,这就叫没出息。

美国样板论,最大的缺陷在于,人家的长处,都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练就的,这是不可复制的,要学不是不可以,但必须得具备这个条件才行,否则哪凉快哪待着去。

唯经济论,其实也站不住脚。按照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很显然,经济发展除了可以满足最低的生理需求之外,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是无法全部满足的,特别是最高的两个层次,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光靠经济,更是不可能实现的。

况且,人的这些更高层次的需求,并非是为了实现而实现,而是一种自带的光环,可以为自身加BUFF,比如加到经济发展上,就能打破经济增长的天花板,迎来新的增长点。

中国人之前出国旅游,每年超过一亿人次,在海外买买买,是出手最为阔绰的群体,可曾赢得所在国人们的尊重了吗。

当年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西方军队赶到了三八线以南,远在万里之外的南非华人,被公交车司机认为不用种族隔离,理由是中国人打了胜仗,这种尊重,可不是什么经济发展带来的。

有小伙伴要说了,赢得尊重有啥好处,不就是一个虚荣心吗?

赢得尊重是一个软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出力量来的,需要一点一点积累,不断赢得尊重,久而久之,才会形成一定的威望,这时候,如果处理一些比较棘手,或者一般人处理不了的事,这种力量才会显现出来。

这种威望的合理运用,解决了一些难事,无疑就能为本国经济带来很多好处,为经济增长打开新的空间。

唯经济论,最大缺陷就在于没有大局观,缺乏远见,小国寡民,小富即安,《史记》中有一句话,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最具迷惑性的,是足球替代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承认竞技运动的重要性,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也是必须的,只不过把足球与其他运动项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认为这么多的运动项目,对一个国家来说,当然不可能全都是强项,在保持住自己传统强项的基础上,有余力再寻求突破,对于足球,跟其他这些待突破的项目一样,一视同仁。

下面就来讨论一下足球替代论孰是孰非。

在竞技体育领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举国模式,另一种是市场模式,两者各有利弊,对于不同的国家来说,各有擅长;对于不同的竞技项目来说,各有取舍。

举国模式费效比最突出,好钢用在刀刃上,少花钱多办事,很多项目只要花有限的钱,效果是立竿见影,很快就能在各项赛事中争金夺银。

缺点之一,是容易大面积埋没人才,因为经费有限,不可能给更多的人机会,只能采取人为地层层筛选,层层淘汰的机制,在这过程中,不知要错过漏过多少人才。

缺点之二,是刻苦拼搏能力有余,而创新创造能力不足,举国模式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塔尖的运动员都是经过残酷的多层选拔而来,任何一个层级进步稍慢一点,就有可能被同龄人挤掉,容不得半点闪失,怎么可能去追求创新创造。

到了最高层塔尖的运动员,数量往往少之又少,一来大都技术动作已经定型,大改是不可能了,缺乏改变的主观能动性;二来创新创造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大量的试错,才能发现个别最具优势的选项,人少了,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小。

而市场模式的优点,恰恰可以完美弥补举国模式的缺点,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费钱,绝大多数人投入的费用,都打了水漂,只有少数的顶尖运动员,才能取得巨大的收益。

所以,就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但凡是市场化比较成功的竞技体育项目,基本就没举国模式啥事,都是市场模式大行其道,竞技水平也是最高的。比如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球、美式橄榄球等等。

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基本就是举国模式一统天下,比如射击、举重、跳水、摔跤等等。

市场化程度介于两者之间的,两种模式就有得一拼,比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冰球、田径等等。

足球就是高度市场化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其市场价值,超过其他所有运动项目之和,在非洲、南美和欧洲地区,更是超过了80%的市场份额,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运动。

如果以市场化为衡量标准,换种说法是,体育人口渗透率为标准,那么足球在全世界所有运动中的影响力,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力挽狂澜,妥妥的世界第一运动。

足球替代论的缺陷就在于,当今世界有70亿人,中国的14亿人也只占20%,跟50%以上的体育人口渗透率相比,永远也无法抗衡,把其它所有体育项目,所覆盖的体育人口加起来,也比不上足球一个项目。

不管中国人喜不喜欢足球,有多少足球人口,足球都在那里,你看得见也好,看不见也罢,过去、现在以及将来,足球都将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没有之一。


下面,我将分别就中国男足为什么不行,以及怎么才能行,分为两部分,跟小伙伴们一起,掰开了,揉碎了,让我们一次讨论个够。


第一部分 中国男足为什么不行?


中国男足太窝囊,这其中的原因,有太多的说法,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摞,要是用大数据分析,至少会有几万种理由,这就是足球版的盲人摸象,各说各有理,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中国足球。

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难道中国体育界其他部门精英荟萃,人才济济,唯独足球界都是酒囊饭袋,废物点心吗,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在我看来,这个原因如果概括一个字,就是难;概括两个字,就是很难;概括三个字,就是非常难;概括四个字,难上加难;概括五个字,就是难于上青天,总之就是太难了。

有小伙伴要说了,这不废话么,哪个体育竞技项目不难,这也能成为理由?怕不是给自己找台阶下吧。

还真不是,不同事物的难度,有时相差是很大的,差了好几个数量级都很正常,也就是差了成千上万倍。

比如北京有个石景山,其登顶的难度跟海拔8848米的珠峰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相信绝大多数人只要愿意,都能登上石景山,但是应该只有很少的人,有能力登上珠峰。

再比如,登上月球跟登上火星,乃至登上冥王星,其难度也是相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如果有人说只要能登上月球,马上就能登上火星,乃至登上冥王星,这一定是胡扯。

要挑战巨大的难度,人的努力是一方面,还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当年阿波罗登月计划,要是没有资金、技术的支撑,没有冷战高峰时期,高强度的竞争压力,是不可能成功的,条件很重要。

还有容易让人忽略的条件,就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克服令人生畏的困难,有时时间长得令人沮丧,比如核聚变发电,量子计算机,就是这样耗时相当漫长的事业。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完全有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几步,或者走走弯路、绝路,这都不可避免,然后幡然醒悟也好,痛定思痛也罢,重整旗鼓,继续上路。

足球就是这样一个超级难的事业,光有热情、埋头苦练是不行的,还要看有没有足球环境这个物质基础,更要看路的方向有没有走对,如果条件都具备的话,还要看有没有决心和信心,敢不敢把希望交给时间。

要做到这些,首先要知道足球难在哪,根本原因是什么,跟其他运动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才能知道怎么做,下面,咱们就来一个一个讨论。


(一)竞争性难度


足球的竞争性,指的是足球水平的竞争,这种竞争,争的是什么呢?

最底层的就是足球模式之争,也就是市场模式和举国模式之争。

其次是人才培养方式之争,也就是砸钱方式和大众方式之争。

再次就是流派之争,也就是足球技战术风格之争。

然后就是球队经营、用人、管理方法之争。

最直观、最表面的就是足球比赛的胜负之争

换句话说,足球比赛的胜负,取决于球队,球队取决于技战术风格,技战术风格取决于足球人才培养方式,最后,培养方式取决于最底层的足球模式,一环套一环,层层递进。

市场模式和举国模式,在前言中已经讨论过了,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足球运动,举国模式可以说是完败于市场模式,这也是无可争辩的铁一般的事实。

那么中国男足属于哪一种模式呢?

中国男足其实是穿了一身市场模式的外衣,从头到脚却长着一副举国模式的身板,形象的比喻,就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

为什么这么说呢?

足球模式是最底层的制度安排,其根本任务,不是为球队,或是技战术风格服务的,而是为培养足球可用之才的机制服务的,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足球从业人员等的培养机制。

注意,足球模式不是直接去培养人,也不是直接去干预培养人的机制,而是为培养人的机制服务的,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培养人的机制不灵,不健全,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各种足球人才,让人怎么去搭配,哪来的技战术风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这样的背景下,球队只能自己去培养,或者从外部引进各种人才,自己培养不仅成本高,效果还差,不如高价引进人才。

就好比一个企业得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员工,培养出来以后,行不行都得用,否则就无人可用,要不就得去别人家高价挖人,成本之高可想而知,这样的企业,相信在市场上早晚得破产倒闭,球队也是一样。

中国男足的现状,就是球队已经进入市场模式之中,但是人才培养机制还处于举国模式之下,两者的区别,就是举国模式是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机制,而市场模式是遍地开花型的人才培养机制。

本质上的区别,是两者的内在驱动力不同,举国模式是自上而下的拉动型驱动力,是被动的,是要我练;而市场模式是自下而上的推动型驱动力,是主动的,是我要练。

你不能看到中国足球有了职业联赛,有了高额的电视转播费、冠名费、门票费等等,就说已经市场化了,其实还差得很远,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其实是某些企业旗下的一个经济部门,是企业实现商业或政治利益的一个附庸,既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也没有独立的足球文化和精神,形象的比喻,就像是还没有断奶的婴儿。

其二,中国足球的青训,是一种自上而下,层层转包的培养机制,具有指令性、封闭性的特点,跟市场的最基础单元——家庭,是完全脱钩的,看似投入了不少钱,但大都消耗在了中间层,到达不了最基层的家庭层面,绝大部分家庭的适龄孩子,根本接触不到基础的足球训练,每年不知要埋没多少的足球人才。

中国足球的青训,算来算去就这么些人在踢,用得上也好,不堪用也罢,到时候俱乐部都得用,否则就无人可用,这就会滋生权力寻租,说你行就是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总之一句话,给钱就行。

其三,中国足球的市场价值,远未开发出来,由于国家男足糟糕的战绩,国人普遍不热衷于国字号球队的比赛,电视转播收视率比较一般,远不如世界杯、欧洲杯、美洲杯等比赛;联赛市场基本被欧洲五大联赛占据,国内职业联赛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经营状况处于每况愈下,恶性循环之中。

很显然,市场模式的这种主动的推动型驱动力,更具竞争力,拥有高维打低维的绝对优势,足球发展模式,这一底层制度安排,是中国男足最致命的缺陷,后面再怎么努力,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在我看来,对举国模式过于依赖,有一种迷之自信,认为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表面看是观念问题,本质上是利益问题。

假如哪一天中国男足彻底放弃举国模式,没有了特权,没有了垄断,就会动了有些人的奶酪,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躺着拿钱的机会了,所以,这种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必须要打破。

足球这块大蛋糕分给谁,应该由市场说了算,由球迷爸爸说了算,谁踢得好就给谁,谁有利于足球水平提高就给谁,而不是相反只有这样,这块蛋糕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好看。

在盲人摸象的争论中,有些是制度决定论者,或多或少都与这两种模式之争有关。


我们在前言中也说过,市场模式的缺点就是太费钱,那么没钱是不是就不能搞市场模式了呢?

当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不等于说,市场模式只有砸钱一种方式,而是还有另一种方式,这就是大众方式。

这里的方式和模式,只是字面上的不同,为了行文方便,区别对待,避免误解,其实意思是差不多的。

砸钱方式和大众方式的区别,直观地看,就是家庭和社会为从小培养足球人才花了多少钱,花钱多的,投入高的,就是砸钱方式;低投入,少花钱的,就是大众方式。

砸钱的意思,不是说政府出资砸钱,而是指市场主体砸钱,政府要做的就是政策引导、营商环境建设、学生兴趣培养等基础工作,不是与民争利。

砸钱方式和大众方式不是非此即彼,区别在于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也就是相对来说,哪种方式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欧洲地区大多是发达国家,人们比较富裕,足球市场化程度又很高,高投入和高收益形成了良性循环,社会资本和家庭比较愿意砸钱搞足球;美国虽然也有钱,奉行市场化原则,但市场化做不过橄榄球、棒球和篮球等,没有了高收益,就砸不起钱了。

拉美和非洲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虽然也是市场模式,但是,人们囊中羞涩,砸不起钱,所以主要采取大众方式,足球就相当于咱们的义务教育,是他们的必修课,跟文化课同等重要。

中国的经济和足球市场化的现状,注定不能照搬照抄欧洲的那种砸钱方式,否则只会造成一时的虚假繁荣,时间一长,必然撑不下去。

所以,中国足球的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只能以大众方式为主,砸钱方式为辅;多数家庭免费练球,有条件的少数家庭砸钱培养;资本进入足球产业要有保有压,循序渐进;个别地区进行砸钱方式试点;砸钱方式所占的比重,总体上与宏观经济以及足球市场的发展程度相匹配。

大众方式并非完全不顾经济因素,既然属于市场模式,就一定得让经济规律起作用,钱的激励因素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一些非金钱因素,也能起到激励作用。

起这种作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兴趣因素、耳濡目染因素、足球改变命运因素、带头示范因素、职业道德因素、个人与集体关系因素、短期与长期利益关系因素等等,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下面多说一点,讨论一下中国的文化因素,适不适合足球运动的问题。

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这样的:通过大范围的、长时间的、无所不在的文化的潜移默化,使人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当遇到具体事宜的时候,不会另辟蹊径,仍然会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就会忽视一定的经济因素,或者个人得失。

中国人的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这不是偶然的。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不能竭泽而渔,不能拔苗助长;懂得过犹不及,懂得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做事要留有余地,要留白,这个世界才是美的,才是和谐的。

中国人对利益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像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等等,这些都是贬义词;留名青史的历史人物,比如忧国忧民的屈原,不愿与腐败的贵族同流合污,而选择投江自尽,人们以端午节来纪念他;介子推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宁死也不愿接受高官厚禄,后人以寒食节来纪念他。

中国几千年历史中,这种具有道德洁癖,不为名利所动的人物数不胜数,历朝历代,上至皇帝大臣,下至文人墨客,无不褒扬有加,丝毫不吝溢美之辞,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已根植于中华大地之上。

中国人向来把洁身自好,修身养性,看得比较重,而中国男足简直就是这方面的反面典型,吃喝嫖赌,可谓五毒俱全,谁还敢放心让自家小孩去练足球。

所以说,不是中国的文化不适合足球,而是在中国足球这个环境下,形成的畸形文化,阻碍了足球的进步,有点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为枳的意思。


总之,砸钱方式与大众方式之争,不是泾渭分明的,其本质都是市场模式,都要遵循市场规律,同样也需要政府当好市场的“守夜人”。

在盲人摸象的争论中,有的是欧洲派,要学欧洲模式,有的是南美派,要学南美模式;有的认为没钱搞不好足球,有的认为钱多了反而是坏事,大都与这两种方式之争有关。

足球发展的底层安排,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理顺了,足球技战术风格和球队水平,就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而然就会水涨船高。

再回到足球难度之一,竞争性特别强这个问题上来,就很容易理解了。

足球之难,难就难在市场化程度是最高的,内在驱动力是最强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市场上的玩家,稍微打个盹走得慢了,或是走了一小段弯路,就会被落下很大一块,就好像在无比湍急的水流中逆行,航船的发动机要有足够强劲的动力,才能逆流而上。

足球市场化,不是引进几个洋教练、几个外援,或者哪怕接受再多的归化球员,搞几个低水平竞争的职业联赛,就可以成功的,这样只会昙花一现,而是要靠内在的驱动力。

中国男足不仅跟世界最高水平的足球强队,差距越拉越大,而且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样落后地区的强队,也远远甩在了身后,甚至被更不入流的球队超越,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二)技术性难度


足球的技术性难度是多方面的,有些是足球独有的,有些虽然不是独有的,但却是难度最大的。

足球的战略战术思想,跟冷兵器时代的打仗,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或许现代足球的发展,就是有意无意地在模仿古代战争,这在体育界倒也并不罕见。

现代奥运会有很多项目都是源于战争,比如标枪、铅球、射箭、射击、击剑等等,非奥项目就更多了,军事和运动历来关系密切。

打仗一般都有这样的规律,有组织或好组织强于无组织或坏组织;由守转攻易,由攻转守难;有功劳易,不犯错难;士气或者心理因素,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可以说足球是所有竞技运动中,最难组织、攻守转换最难、最难不犯错以及心理压力最大的。

足球的组织,最基础的就是组织青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前面已经说了,非市场模式莫属,并且以大众方式和砸钱方式相结合,难就难在人家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如何比人家做得更好,不能只是跟在人家后面学,还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有创新,要有别人学不来的自己的特长。

足球的组织,同样也是要讲效率的,比如少花钱多办事,少索取多贡献,少投入多产出等等,特长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天赋,效率就相当于人的努力程度,天赋加努力才能成才,缺一不可,同样的,要想有好的效率,只有比别人更努力、更巧妙才能做到,说不难那肯定是在骗人。具体做法后面再详细讨论。

足球的攻守转换,难度大的原因之一,在于场地越大,上场人数多,各方面来说,其复杂的程度都是呈几何级数上升的,这意味着难以控制,最容易出意外,这是别的竞技运动所不能比的。

足球的攻守转换,难度大的原因之二,在于足球规则是没有暂停一说的,即使你犯规了,但是如果有利于进攻方的时候,仍然不会吹停,拖延时间属于犯规行为,严重的要吃黄牌甚至红牌。

攻守转换历来是足球的一个大难题,造成了绝大多数的破门得分,甚至有些强队都做不好,场上11个人,只有2到3个人主攻,其他都是主守,就是这个道理。

足球场上,相比于立功,不犯错尤为重要,也更难,由于足球易守难攻,如果犯错导致失分,造成的被动是全方位的。

足球的犯错,往往集中在最短的那些短板上,也就是说,足球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最差的那一方面,而不是水平最高的那一方面,因为人家可以相对容易地限制这些高水平的方面,引进高水平教练,归化高水平球员,而不去补上最短的那些短板,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而这些所谓的短板,就像人的痼疾一样,要么对此认识不清,要么阻力重重,要么没有意愿,而得不到改变,这往往都是些最难解决的问题。

虽然足球比赛没有打仗那样的生死的考验,但是相比于其他运动,心理压力是最大的。

足球的得分或失分属于大分,所谓的大分小分,就是单场比赛平均得分多的,就是小分,平均得分少的,就是大分,比如足球比赛单场平均得分也就3个不到,每一分都是特别大的大分。

一方面是易守难攻,一方面还不允许犯错,不能暂停,因此对人的心理要求是时刻紧绷的,随着比赛形势不断地变化,更有可能出现有所放松,或是过于紧绷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发挥失常,对比赛的胜负,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

心理调节一直是个难题,心理过于放松,拼劲不足,或者注意力分散,哪怕只有一小会儿,都有可能犯下大错;心理过于紧绷,就会动作变形,或者判断失误,这都是赛场上的大忌,心理因素发生一点小小的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比分上很大的改变。

足球的技术性难度,相比于其他竞技运动,显著表现在,一是组织难;二是由攻转守难;三是不犯错难;四是心理调节难。


竞争性难度和技术性难度,就好比是高考录取率和试题难度的关系,足球就好比是考清华北大的竞争性难度,而且试题还是超高难度的,一定的条件和后天的努力,两者缺一不可,这就是中国男足混了40多年,从中等生混成学渣的原因所在。




第二部分 中国男足怎么才能行?


说是中国男足不行,其实不光是足球,只要是世界上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竞技运动,比如男子篮球、男子排球、男子网球、男子高尔夫球,中国都不行,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

有人说中国男篮还行,这种说法最多也就是局限于亚洲地区,跟欧美球队的差距,不亚于足球,甚至更大,在亚洲地区,恰恰是沾了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光。

还有人说女排、女篮、女足这不也还行吗,其实原因都是一样的,市场化程度都不够高,举国模式似乎还有一定的优势。

足球运动一来影响力是最大的,几亿人都盯着看呢,难免有放大镜效应,男子排球、篮球,输了也就输了,大家骂都懒得骂;二来亚洲地区最近30年来,很多国家足球水平突飞猛进,中国尽管自身也有进步,但还是显得相对落后了。

这么说不是要为中国男足洗地,而是要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优于举国模式那种人为的指令性资源配置。

前者就是市场模式,能够激发人们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不待扬鞭自奋蹄,是我要练,而不是要我练,在严格遵守优胜劣汰法则的竞技体育领域,具有碾压性的优势。

结论就是,在竞技体育领域,要想提高运动水平,市场模式优于举国模式,举国模式优于啥活也不干的佛系模式。

市场模式的前提条件,当然就是要有完善的市场机制,要是没有或者不完善咋办呢?那就老老实实把市场机制建立起来,逐渐完善。

要是不想这么做,还想提高足球运动的水平咋办呢?那就凉拌呗,要么让一些人的位子凉凉,要么让大家跟着一起凉凉。

建立市场机制的过程中,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肯定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如果没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或不符合社会各界的利益,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改革注定会非常艰难,乃至中道崩殂。

足球不仅仅是经济中的一项产业,政府的一个税源,商人的一门生意,媒体的一个广告平台,从业者的一个就业岗位,球员展示风采的一个舞台。

足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体育精神,足球运动能够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养成优良品格。

要想建立健全的足球市场机制,离不开足球精神这块土壤,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情都要靠人去做,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既要遵循逻辑,不能因果倒置、本末倒置,又要注重方式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操之过急,则欲速不达。


步骤(一):清朗计划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6年,商鞅变法之初,唯恐新法令不易取得民众的信任,于是商鞅下令,有谁将城南的一根大木头搬到城北,就重赏10两黄金,果然此时谁也不信。

商鞅立即下令,把赏金提高到50两黄金,结果真的有一个人照令完成,商鞅如约支付了赏金,分文不少,从此以后,打消了人们对新法令的不信任感。

中国男足现在是病得不轻,用病入膏肓,积重难返来形容,恐怕没几个人不同意,如果有人说,中国男足从今以后,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恐怕也是没几个人相信的。

所以,足球改革的第一步,也要有一个立木树信的过程,以此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这个行动就叫“清朗计划”,顾名思义,就是风清气正,朗朗乾坤。

中国号称有两大贵圈,一个是娱乐圈,另一个就是足球圈,娱记和足记不时还存在相互的鄙视链。有时还会相互影响,形成娱乐圈中国男足化,中国男足娱乐化的现象,令人忍俊不禁。

这两大贵圈,是出了名的藏污纳垢,乌烟瘴气,道德水准比社会平均线还要低,群众口碑极差,偏偏还容不得外界批评,否则,翻脸那都是小菜一碟,说不定还要对簿公堂。

娱乐圈从业者,不论老少,有无成就,一口一个老师或指导,一个普通的演员、歌手,教了谁了,就成所有人的老师了?直接拉低了老师这个称谓的崇高地位。

娱乐圈的事,近两年有所整顿,暂且不谈,只说中国男足怎样从改变自身形象做起,取信于民,从而顺利启动足球改革之路。

既然足球圈的风气如此不堪,那么厉行整顿总不会有错吧,目的就是要风清气正,还足球圈一个朗朗乾坤。

既然要从根本不信任到信任,那么就一定要超出人们的预期,将足球圈的道德标准,提高到比体育行业最高的水平还要高,并且处罚力度、容忍度也要达到最高水平。

之前的可以既往不咎,但要是不思悔改,不知收敛,就必须要新账老账一起算,中国男足要有坐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定力,不要舍不得眼前这仨瓜俩枣,况且也不是啥好枣,都是些歪瓜裂枣。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矫枉必须过正,不然还象过去那样打击假球黑哨,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被人们嘲讽为“假打”,除了消耗掉自身的公信力,更加助长歪风邪气之外,没有一点点作用。

老一辈的人都会腌菜,为了使腌菜没入水下,都会压一块大石头,还不能马上拿掉,而是要压很久,以免反弹,露出水面就不好了吃了。

清朗计划也是这样,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反对运动式整顿,避免反弹,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道德高标准,使足球界成为一个公认的道德高地。

清朗计划说通俗点,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狠的时间长一点,这样才能更健康一点,更阳光一点,让自己更招人喜欢一点。


步骤(二):春雨计划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物以稀为贵”,资源总是有限的,中国男足的资源更是少得可怜,更显宝贵,所以肯定无法做到雨露均沾,只能在有限的局部地区,有选择地率先开展足球市场化改革,集中投入资源,积累了更多的资源以后,才能逐渐铺开。

市场化足球的产业链,包括教育培训市场、转会市场、赛事市场和球队周边市场,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投资、咨询、宣传、经纪、交易等服务业。

这些都能给当地带来就业机会以及财政收入,也能为当地增加曝光率,提高知名度,带来不可限量的无形价值。

同时,一个健康的,蒸蒸日上的足球产业,也会给当地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集体认同感、自豪感,起到积极的作用。

谁能成为中国男足市场化改革的始作俑者,谁就有了具有先发优势,赢在起跑线上,这些都可以调动地方上的积极性,得到更多的支持。

这些支持包括当地的教育资源和政策、足球基础建设投入、足球人文环境营造和足球产业优惠政策等等,统称为足球营商环境。

另外还有一个有争议的条件,这就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是高一点好呢,还是低一点好呢?这个问题要是让市场来选择的话,初期阶段,肯定是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更具有竞争力,当然前提条件还是营商环境的优劣。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律执行以及社会治安环境等,都由企业来承担是不可想象的,这会严重拖累企业的经济效率,从而失去竞争力,作为企业的足球俱乐部,也是如此。

之前中国男足的弊端之一,就是俱乐部成本太高,效率低下,青训要出钱,建球场要出钱,自己俱乐部培养出来的球员,大多根本不堪用,结果还得出钱四处去买球员,大家都这样,必然会出现人才荒。

堂堂一个国家顶级联赛的冠军江苏苏宁足球队,就因为不让冠名了,失去了苏宁的支持,竟然只能立即解散,可见俱乐部的财务状况有多糟糕。

说到底,中国足球俱乐部依靠自身的收入,没有能力支付球员如此的高薪,是依附在诸如庞氏骗局型企业,或是垄断企业身上的寄生虫,根本不是什么独立运作、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的足球俱乐部,体现不出任何足球精神,只体现冠名企业充满铜臭味的商业文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只有把青少年足球培养机制理顺了,高效地、源源不断地输送足球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把球员薪资给打下来,靠行政命令降薪,是治标不治本,副作用还出奇的大,这就要靠下面要说的“绿水青山计划”。

春雨计划说通俗点,就是选择有志于打造良好的足球市场营商环境的地区,集中投入资源,给它吃饱喝足了,加快发展的速度。就像小树苗一样,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三)绿水青山计划


当下有一句时髦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意是指搞好环保这个根本,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

这里的绿水青山计划,指的是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中的搞好足球基础教育这个根本,才能提高足球水平。

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有儿童入学率、高等教育普及率、学生教师比例、教育投入比重等等指标,这些都应该是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不应由企业来承担。

因为要提高这些指标,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且受益对象不确定,市场条件下,私人部门很难有积极性去做这些事情,所以只能由政府来搞。

在中小学生课程中设置专门的足球课(注意不是课外),在社区中建设公共足球场,在高校中开设足球教育专业,这些事情,同样只能由政府来做。

足球俱乐部跟市场上的企业一样,愿意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和球员,招聘来了马上就能用,但是一般都不愿意费钱费时间从小培养球员,培养到最后出来的,往往是富二代化的球员,骄娇二气,有能耐的还会闹着要跳槽,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俱乐部也愿意花钱购买相关的足球专业服务,也叫服务外包,比如经纪服务、培训服务、主场经营服务、球队周边产品开发服务等,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有利于提高效率。

这会鼓励民间培养足球人才的积极性,以及带动一大批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因此足球俱乐部这种只想买现成的,不想亲自培养人才的选择,本身无可厚非,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这种行为可以不鼓励,但也应当予以尊重,不能搞道德绑架。

有小伙伴要说了,欧洲那些豪门俱乐部都有自己的青训系统,咱们也要有样学样。其实这个事要辩证来看。

首先人家俱乐部营收很高,特别有钱,为青训砸点钱无所谓,照样能够盈利;其次人家比较富裕,加上足球职业前景广阔,家庭舍得投入,转会市场也比较成熟,青训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可谓名利双收。

这两个条件,中国男足都不具备,暂时学不了,要想学也不是不可以,得先苦练内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了这些条件以后,才能有样学样,否则,就应了那句俗话:“叫花子跟龙王比宝”。

足球运动员淘汰率很高,即使有幸以此为职业,吃的也是青春饭,因此对于落选或者退役的球员,要有完善的再教育体系和可预见的就业前景才行。

足球产业链本身就有一定的就业消纳能力,青少年足球培养事业,随着足球普及率的提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对个人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选择。

足球的基础教育是公共产品,如果与民争利,会导致足球营商环境恶化,带坏足球市场风气,是足球市场化的癌细胞。

公立学校利用对学生资源的垄断,参与市场竞争,这是不可想象的,除了会成为腐败的温床,抬高市场运行成本,这是显而易见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大弊端。

说到底,足球天才球员都是从中小学操场上发掘出来的,由于不知道这些天才会在哪个年龄段开窍,有早有晚,差别非常大,过早分层,很多天才会就此埋没。

所以必须在各个年龄段,都要保持一个庞大的足球人口基数,并且维持较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这只能在普通公立学校中开展。

因为这么多人训练和比赛,要靠公立的专业体校和社会上的足球学校,投入太大了,市场化初期,社会和家庭都是不可承受的,这也是一种万事开头难,具体做法后面再聊。

由此推断出一个结论,就是公立学校的足球教育,要摒弃足球功利主义色彩,以培养足球精神为宗旨,提倡自觉自愿的训练和比赛,并为此进行必要的投入。

人才拔尖的任务,由市场机制来完成,好的苗子,由市场上专业的球探来发掘,能否成才的风险,由市场主体来承担,被淘汰的球员有再教育的机会和可预见的职业前景。

至于公立学校的积极性如何保持,会在最后一个步骤中讨论。

总之,结合中国男足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绿水青山计划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足球青少年培养的基础性工作,要由教育部门来做;二是足球教育是公立学校的一门体育课程,有一定的考试和选拔制度,但总体是普惠性质的。

那么问题来了,政府要做的事有很多,纳税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孩子们有那么多文化课要学习,要参加竞争激烈的高考,时间是有限的。课外兴趣还有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即便是体育,也有围棋象棋、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等,足球凭什么?


步骤(四):发动机计划


说到发动机,大家就想到汽车发动机,航空发动机,都是提供动力的,但是不同的发动机,性能是不同的,表现出来速度相差很大,外表是不太看得出来的,差别在内部的细节上。

很多小伙伴在谈及如何提高中国男足水平的时候,看到了青训的不足,这是对的,但是往往强调外部推动,忽略了人的积极性,这个内在动力,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不仅仅是球员的积极性,还有学校、教练的积极性,还包括产业链上所有从业者的积极性,甚至包括政府的积极性,积极性才是根本,发动机计划就是要保证人们从事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其实前面所探讨的清朗计划、春雨计划、绿水青山计划,这三个步骤,都是围绕提高人的积极性,这个根本展开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也是发动机计划的一部分。

不解决好积极性这个内在动力,你学谁学的都是皮毛,学的都是寂寞,越努力,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不努力吧,就会更差劲。

这种感觉,就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尝试了所有办法都失败了,不知如何是好,茫然无措,有木有?是不是像极了现在的中国男足?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的意义所在,骂人骂完了,最终还得拿出办法来,不是吗。

市场化有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竞争,个人有竞争,企业有竞争,地区也有竞争,可以说竞争无处不在。

竞争本质上比的是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如果能提前早走一段路,无疑就会有很大的优势,就像现在欧洲南美的足球一样,它们都在发力狂奔,进步很快,亚洲作为后来者,很难追得上。

同时,谁都知道足球是一个很有“钱”途的产业,全世界其他所有体育产业,市场价值加一起,也比不过足球产业,所以说,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是国际国内,所有项目全方位的竞争。

这样的一块大蛋糕,相信对很多地方政府来说,都有很大的吸引力,要是能在足球产业市场化这条道路上,在国内率先出发,走在前头,可不就拥有相当大的优势了么,同时还要面对国际上的竞争,即使国内领先也不敢懈怠,积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足球运动员、教练的水平越高,球队的实力越强大,经济价值自然就越高,这个道理谁都懂,永远不用担心积极性的问题。

足球产业链上的所有玩家,都是以经济为导向,盈利为目的的,要想赚钱,就会热衷于提高足球各个环节的竞争力,投入资源,积极创新,提高效率等等,这个积极性无处不在,也是市场化最大的优势。

难度最大的,是球员个人以及普通家庭的积极性如何提高,这也是中国男足的顽疾,根本中的根本,所有探讨中国男足的内容,最后几乎都会聚焦于此。

曾经率领中国男足队,唯一一次打入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有一句广为人知名言,叫“态度决定一切”,其实这只是他在执教中国队的时候,才提出来的,之前人家还执教过美国和墨西哥国家队,可没听说过有这句话。

言下之意,就是中国男足运动员的态度是有问题的,态度的意思其实就是积极性,老狐狸米卢可谓一针见血,这是举国模式下,国家要我练,而不是我要练,具有的通病。

说个现象,帮助大家理解,中国球员的不自律到了什么程度呢?平时抽烟喝酒泡妞都不算啥,就是到了比赛前夕,也不会收敛。

每到这时,球队管理者防球员乱来,就像防贼一样,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上演一出出猫捉老鼠的好戏,即便这样也总有漏网之鱼,私自外出寻欢作乐的,足球圈娱乐化就是这么来的。

下面要探讨的,就是最重磅的内容了,也就是家庭和球员个人的积极性问题,再给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叫足球中心计划。


超级步骤:足球中心计划


公元1992年的春天,著名的南巡讲话发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是否有利于”,从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不可破,愈发深入人心,被喻为“春天的故事”。

一晃30年过去了,半个甲子的时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恍若隔世;足球发展却裹足不前,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2022年,又是一个春天,完全有理由迎来足球界“春天的故事”,空哥斗胆提出“以足球为中心”的理念,就是在体育领域,以足球为中心,坚持100年不动摇。理由一是必要性,二是合理性,三是必然性。

所谓必要性,就是不这么搞不行,必须的。以足球为中心,对很多足球强国来说,根本用不着问为什么,早就习惯成自然了,反而人家会问你,这还用问吗?

就好比人家都已经是学霸了,还那么用功,作为学渣的你,要想赶超学霸,是不是得更加用功才行,当然是必须的,不放大招是不行的,以足球为中心,就是终极大招。

所谓合理性,是指足球在世界所有体育运动中的中心地位不可撼动。体育运动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小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增加学生运动时间,减少文化学习时间,是科学合理的,也是大势所趋,而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和家长的主要选择。

所谓必然性,就是现在看来,还没有任何一项全球性的体育运动,有取代足球中心地位的趋势,在可预见的将来,足球的地位只会越来越稳固。

有小伙伴担心以足球为中心,会影响到其他体育运动的竞技成绩,按下葫芦起了瓢,会不会得不偿失。这个问题也要辩证地来看。

足球是市场模式的竞技运动,跟举国模式处于不同的生态食物链,也就是收入来源是完全不同的,不存在竞争关系,从人才的争夺上来看,有一定的交集,但是可以通过扩大体育人口培养基数,提高体育运动普及率来解决,这反而是好事。

足球对其他市场模式的竞技运动有竞争压力,毋庸讳言,而且这个压力还不小,但是现在中国体育市场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潜力很大,各项运动都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大蛋糕,而不是去争抢十分有限的蛋糕。

再者足球作为市场模式的开拓者,肯定会留下良好的体育市场营商环境,不仅有利于足球市场,对其他运动的市场化也是有利的。就好比修好了铁路,既可以运煤炭,也可以运粮食,有利于所有行业。

可见,以足球为中心,并非一句妄言,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下面,就开始探讨具体问题,有什么不当或者遗漏的地方,请小伙伴们批评指正。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对于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乃至成年以后的岁月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我们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却显得微不足道,导致学习时间过长,而体育运动时间严重不足,这是不合理的,出现了很大的弊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应该大幅提高体育成绩在考试(包括高考)总分中的权重。

足球作为体育运动中最受欢迎的项目,将足球作为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中最大的热门,也是合情合理的,这就为公立学校开设专门的足球课,大力推广足球训练打开了大门。

有小伙伴要说,这事哪有那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句话累死一群人,太难办,再说为了一个小小的足球,有必要这么大动干戈吗。

对于困难,关键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有利不有利的问题,只要是有利的,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不能因为难就不办事了,这是懒政,如果难度实在太大,可以先搞小范围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

对于必要性的问题,要是没有专门的足球课程,只是课外兴趣,足球成绩不在考试总分范围内,也不是一定不行,但肯定会增加很多阻力,效果会打很大的折扣,结果就是事倍功半,至少追赶足球强国的速度会慢下来,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有了考试总分这跟指挥棒,学校的积极性一定差不了,那么家庭、球员和教练的积极性,就没这么简单了。

市场化的利益驱动,需要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政府和商人在这方面都是没有问题的,对于短期和长期利益,局部和整体利益,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以及各种复杂关系,都是可以算明白的。

对于个人来说,大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使派人试图去说服,应该也没几个人具备这样的能力,效果必然是差强人意,可谓费力不讨好,这是其一。

即使有足球成绩纳入考试总分的政策,也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抵触,或者没有好好地实施,沦为豆腐渣工程,结果照猫画虎,把经念歪了,这是其二。

对于第一个问题,首先要注重兴趣培养,一上来要简单易学,学会了才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继续学下去,学习的过程中要让人感到快乐,兴趣的养成不是整齐划一的,总是有早有晚,差别还很大,不能急功近利。

其次要弘扬足球精神,足球运动能够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养成优良品格,这就是足球精神。

大多数人从参加足球运动开始,就知道自己永远没有机会踢上职业足球,除了兴趣爱好以外,受到足球精神的感召,人以类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再次要培养足球文化习惯,身边的小伙伴都在踢球,街头巷尾到处都有踢球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足球,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说足球的事,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让孩子不踢球都难。

最后要发扬球星的示范作用,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追星是难免的,与其追那些娱乐明星,或是卡通明星,还不如追足球明星,当然前提是足球界本身要健康向上,从而更加激发人们对足球的热情。

对于第二个问题,考试总分的规则改变了,总会有人欢喜有人忧,重点在于怎么做。需要做好解释工作,听取合理化建议,改进细则,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在尊重足球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这里再次强调足球改革的第一个步骤,清朗计划的重要性,保持足球界高道德标准的重要性,当然春雨计划、绿水青山计划、发动机计划以及足球中心计划等步骤,同样也很重要。

最后聊一聊基层足球教练的积极性问题,教练有公立学校的和社会办学的,这里只说公立学校的教练,到底是为学生提高考试总分,还是为职业足球输送人,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个人认为这要有所分别,对教练分别进行培训,掌握不同的教学知识和技巧,持有不同的资格证书,工作业绩的考核方式也是不同的。

同一所学校也分两个层次,一层为普通足球课 普通课外练习,应对的是足球考试成绩;另一层为校队,以自愿为前提,适当增加足球课和课外练习的时间和强度,以及组织一些足球比赛,发掘好的足球苗子,当然对提高足球考试成绩也是有利的。

这都应该没问题,问题是激励机制的标准是什么?因为提高足球考试成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竞技足球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影响考试成绩的公平性,以及人才的拔尖。

个人认为,学校为了提高足球考试成绩,统一以这个标准对教练来进行考核,体现了教育公平,是必要的,也就是谁教的学生足球成绩高,对教练的奖励就高。

除此之外,还要引入另一个激励方式,这就是转会费分成,以鼓励基层足球教练培养顶尖人才的积极性。

足球市场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职业,这就是足球经纪人,持证上岗。经纪人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发现有潜力的小球员,并与之签约,纳入自己旗下,成为注册球员。

经纪人签约时需要付一笔双方商定的签约费,由球员本人或监护人与所属所有教练共同分享,球员与教练是自愿选择的关系,原则上是所属学校的教练,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教练,经纪人还要每月支付给球员一笔津贴,直到合同期满或转会成功。

足球经纪人的收入来自于俱乐部支付的转会费,转会费与当初签约费的差额,有一部分比例归属于该球员的家庭以及所有教练,这就是基层足球教练的另一个激励方式。


总结


中国男足很有意思,一方面被骂得要死,一方面却还热得要死,大家都想说两句,可谓是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种中国男足,这也正说明足球在中国人心目的重要地位。

但是其中建设性的意见不多,更多的是情绪宣泄,完了以后该干嘛干嘛,一切照旧,这么多年下来,先是被日本超越,如今被泰国越南超越,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

就拿治病来举例,得了绝症就肯定不能再拖了,再疼也要下决心治,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既然要治,首先要判断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然后是确定治疗方案,接下来就是治疗,该吃药就吃药,该手术就手术,这时候身体虚弱是正常的,经历长时间的恢复期也是正常的,但是,身体健康之后发挥出来的后劲,也是很强的。

本文的前言部分,是对中国男足彻底失望,认为应该放弃治疗的论断,进行有理有据的驳斥,在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况且还是世界第一运动。

本文的第一部分,中国男足为什么不行,就相当于讨论病情病因。从最浅显的道理出发,分别以竞争性和技术性两大难度来进行讨论,全网首次创造性地指出底层原因是市场模式与举国模式之争,而中国体育界推崇的举国模式完败于世界足球普遍推行的市场模式。

本文的第二部分,中国男足怎么才能行,就相当于讨论治疗方案。这部分以改革步骤为主线来进行讨论,主张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切忌照搬照抄,急于求成,并且首次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提出“以足球为中心”的理念,是南巡讲话30年后,足球界的“春天的故事”。

2022年大年初一,国足1比3不敌越南国家队,不禁百感交集,不吐不快,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难免有考虑不周,言辞错漏之处,也算是抛砖引玉,还请小伙伴们批评指正。

最后,用一首家喻户晓的爱国诗,来结束全文,以此表达作者的心情。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