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体育热点

张帅:其实我更需要被理解和被尊重

2023-08-04 浏览:

十五连败,距离历史上最长的十七连败只剩两场!当张帅打完最后一个球目送自己的同胞取得突破性的胜利时,没有人注意到她的落寞和无奈,更没人关心她的失落和痛苦,反而有的网友在评论区冷嘲热讽,阴阳怪气。也许很多人会说,作为职业网球运动员,本身就应该拿成绩说话,没成绩或者状态波动就应该退役。可是难道我们每个人没有过疲惫的时候吗?没有过精疲力尽的时候吗?在我看来,张帅此时此刻需要的不是所谓的总结比赛失败经验教训,更不是退役。张帅需要的是心理的平静、精神上的休息,以及他人的理解。

提及张帅,她一直都是中国网坛“励志一姐”。当张帅在2016年澳网第一轮击败罗马尼亚名将哈勒普终结大满贯首轮十四连败时,我想没有一个人不会为之动容,尤其是那份执着和坚持不正是很多青年人缺少的吗?随后张帅更是一举打进当年的澳网八强,但这样的成绩也让她几乎每一场比赛都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中国一姐”、“李娜后时代球后”、“中国女网的扛把子”这些被贴上的标签真的压的张帅透不过来气。甚至很多媒体还一直在“消费她的苦难”,大肆宣传和炒作她的“成长苦难”,却丝毫不考虑张帅本人被触摸曾经的伤痕的感受。当戴着“为国争光”的帽子、背着“十几亿同胞的期待”,我们真正发现了:做网球运动员真的很难,做中国球员更难,做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球员难上加难。

职业网球运动员背负的压力常常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根据职业网球协会报告,几乎仅有职业排名TOP20才能有能力养活一个完整的团队,所以普通运动员几乎每天都是顶着巨大的经济焦虑而战斗。不仅如此,作为职业运动员一旦一些言行有失妥当,就会受到舆论疯狂地攻击,打碎了牙也只能咽下去,窒息和压抑有时是职业运动员经历的常态!

其实,职业网坛有很多网球运动员早早退役,并非由于年龄渐长或身体机能衰退,而是因为心碎。博格作为上世纪70 年代的网球明星,职业生涯拿到了11座大满贯冠军奖杯,但在1981年美网公开赛决赛输球后,径直地离开了球场。那一年他才只有25岁。后来再也没有参加过大满贯赛事。曾22次获得大满贯冠军的格拉芙在30岁那年退役,她说自己已经失去了对网球比赛的动力和热情,网球已经无法带给她快乐,让她疲惫不堪。有时候,一旦多年职业网球生涯一直被压抑的情感和压力爆发,崩溃就在一瞬间。而作为屏幕外的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他们表面的荣耀和巨大的财富,其实却忽略了他们极敏感的内心。

当代著名的体育心理学家达莉亚•阿布拉莫维奇曾在采访中表示,当代网球运动很容易导致运动员精疲力尽,因为运动员需要努力提升排名,吸引更多粉丝和赞助商,而赞助商往往也有自己的要求。阿布拉莫维奇说:“如果自己的油箱是空的,或者几乎空了,如果赛场上的挑战令人感到压力重重,那就不可能享受整个过程。”职业球员要体验无数次的失利和挫败感,要圆滑地应对世界各国媒体的刁难,还要面对不可估量的经济压力,逆风而行,是对他们最好的形容。

如果你真正地了解这项运动你就会发现,那些高光其实仅仅属于处在金字塔尖的一小部分顶尖球员,绝大多数球员都在灰色空间漫步。大坂直美曾在法网第一轮结束后单方面发表声明,表示自己不会参加任何一场赛后媒体采访,理由是赛后采访忽略了球员心理健康,“我们的感受没有被充分考虑,我曾经看到过太多运动员在采访时崩溃,我自己也受过伤害,我不明白这背后的理由是什么。”比利简.金夫人曾说:“压力是一种特权。”是的,压力是一种特权,但其实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也是一种特权,然而遗憾的是,在职业网坛能够获得这种特权的人只有极少部分。

我不能理解那些在网上指点江山、傲视一切的人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和对生活多么大的不满说出那么让人心寒的话。如果你曾抚摸过苦难,你都会被苦难的寒冷所震惊;如果你经历过苦难,也一定会震撼它会顷刻之间摧毁你的所有;如果你感受过苦难带给人们的伤害,也会诧异它如沾满鲜血的匕首一样穿透人心。人们制造了苦难,人们也建造了人与人之间的枷锁。正如萨特所说的“他人即是地狱”。也许理解其他人很难,也许雪中送炭也很难,但能不能多一点理解,多一些尊重。当我们的一些言语无意或有意地伤害到别人的时候,可否想一想当有一天你处于同一境地,你该如何?你又能如何?

在这个复杂莫测的世界,为什么不让文字变得温柔一些、让言语变得温柔一些、让行为变得温柔一些呢?(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陆小天)